新民族主義 帶來貿易路障 |
![]() | ||
| ||
全球經濟似乎進入「新民族主義」時代,貿易障礙再度興起,貿易談判遭到擱置;各國紛紛對外國投資設限;國有油氣企業紛紛擴張,財大氣粗的主權財富基金象徵各國政府影響力日增。 這種情況代表多邊主義與解除管制的時代結束,各國政府開始加強控制資源、加強貿易保護主義,甚至為世界網路(www)加上國界限制。 911攻擊是各國政府力量大增的主因,因為只有國家政府能夠應付國家安全問題。其次是商品交易熱潮強化了國家的力量,委內瑞拉把油田國有化、俄羅斯威脅要切斷西歐天然氣供應,都是明顯的例子。經濟全球化步調太快,引發各國國民反彈,則促使政府重新思考。這些變化雖然不表示保護主義時代全面展開,卻代表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連分配網址的美國公司都屈服於俄羅斯、中國、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壓力,準備用各國文字取代大家熟悉的com.與org.,讓網民可以用本國語文上網,這樣固然方便各國網民,卻也使世界網路的「世界性」盡失。 政府力量大增表現的方式不同,表現在富國上的通常是稅賦和管制增加,稅賦增加是因為政府需要更多的錢,因應健保和社會安全給付。 各國限制移民的聲浪大增,是加強管制的例證,美國三位總統候選人都主張加強管制非法移民,其他相對富有的國家面對鄰國窮人入境,也紛紛主張加強限制,南非希望限制辛巴威人入境就是例子。印度最近限制稻米出口,也是窮國加強管制的例子。2006年7月WTO貿易談判失敗後一周,美國貿易代表立刻上門拜訪兼管貿易的巴西外交部長,證明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貿易事務上,不再事事聽命第一世界國家,富國也開始有求於窮國。 石油公司最先感受到新民族主義的崛起,也最早採取因應措施,殼牌石油被迫把庫頁島石油開發權的一半賣給俄羅斯國營油氣公司後(Gazprom),已經修改公司為未來數十年展望所做的「情境規劃」。 【2008/04/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