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運館》流動的建築會長大 |
![]() | ||
| ||
從高空俯瞰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屋頂,鋼管交織的螺旋連續體不斷旋轉流動,彷彿一條巨龍準備騰空飛去。對伊東豊雄來說,建築不再是凝固的鋼筋水泥,而是「可以感受得到動態的力傳導的流動性空間」。 革命性創作 顛覆幾何學美感 伊東生於一九四一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師承「代謝派」代表人物菊竹清訓、曾獲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獎。二○○一年完成的仙台媒體中心,被美國評論家讚譽為「自萊特的古根漢美術館以來,在建築組織與構法上最具創造力的革命性代表作」。伊東自此在歐美聲譽鵲起,被看好是下一個得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 伊東與另一位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同年,兩人作品卻呈現兩種極端。面對多元多變新時代,安藤以清水混凝土打造沉靜內斂的禪意建築,提供亂世中沉澱心靈的空間;伊東卻主張建築應該反映新時代的流動特質,並讓人從中感受流動的動力。 人類與自然 鋼筋水泥中奔放 「很多建築只是在壓抑人,我卻想找出人和建築的溫暖關係!」伊東認為,執著於幾何學之美的現代建築,是將「穩定的秩序」予以形態化,壓抑人的創造力。而他想創造「流動的建築」,將自然萬物「流動的秩序」轉化為建築,讓人從建築中感受到自然奔放的力量。 如何讓凝固的建築產生流動的感覺?經過多年探索,伊東發展出「設計演算法」與「衍生式格子系統」兩種設計方法。透過電腦演算將自然萬物生長的邏輯置入建築中,讓建築變成「長」出來的有機體,不再是僵化的幾何線條,並與自然環境形成巧妙呼應。 視覺大震撼 螺旋屋頂像條河 以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的螺旋狀結構體屋頂為例,螺旋體不只是為了營造旋轉流動的視覺效果,也是呼應自然萬物的生長法則。伊東表示,植物的生長邏輯形式便是以螺旋狀逐漸旋轉開展。伊東的成名作仙台媒體中心,以及興建中的與西班牙托拉維亞休閒公園,也都以螺旋狀結構體製造空間的流動感。 【2008/03/29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線上公司 著作權所有© u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